1)第三百一十六章 院士很值钱吗_重生之1976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所谓的植物纤维黏合剂,成份并不是太复杂,经黑衣制造者机器人和老王管家化验,立刻就提出几条改良意见。老王撇着嘴说:根据资料报道,这就是一个噱头,作用微乎其微。配方拿出来,小包看了,哑然失笑。

  作为特区行政主官,又是治沙研究所所长,小包就和朱震达等人搞了一场技术交流座谈会。对于老朱,小包没有打算欺骗他。

  小包说:这种东西,不要随意扩散到媒体,经他们过分解读,就会给社会造成误读误解,人们都说我们找到治沙关键,沙漠都变成良田了,非洲中东变绿洲了,那我们得个诺贝尔奖,也不应该吗?

  大家笑了起来。小包接着说:这只是个小实验,我把得失说一下,大家都知道,植物生长的关键是水,水是载体,营养肥料都是通过水才能被根系吸收。沙子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,不能被植物吸收。我这样说,大家就明白了吧!所谓的黏合剂,就是一种锁水化合物,能减缓水肥的渗漏和蒸发,没有水或离开水,它就什么也不是。

  老前辈竺可桢在初中课文《向沙漠进军》文章中说,有些沙荒地区,如河西走廊、柴达木、新疆北部准噶尔和新疆南部塔里木,都是盆地,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。这样看来,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,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,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。普通河流愈到下游,水量愈多,河流愈大。但在沙漠中,因空气的蒸发,泥土的浸润,河流反而愈流愈小,终至于干涸不见,一部分水被蒸发到空中,一部分浸入到土壤岩隙中成为地下水。如地质构造是一个盆地,则能汇成地下海,可以作为建立绿洲的水源。

  现在,经过地质变动,柴达木盆地的水源问题已经无需疑问,柴达木河的干流和无数支流,足以满足植被需要。我们所做的,只是起到推波助澜作用。

  数据统计显示,以1亩地种植西瓜计算,采用传统浇水方式需浇洇地水,用水40方,定植水、缓苗水、伸蔓水需水量每次约30立方米,两次浇膨瓜期水用水分别为50方,总用水量达270立方米。而采用膜下微喷灌溉的浇水方式,洇地水用量减少为25方,定植水、缓苗水、伸蔓水用水量共计47方,两次浇膨瓜期水用水量减至35方,总用水量比传统浇水可减少用水约70方。

  不考虑降雨,植物棵间蒸发作用,也不考虑地下深层渗漏,这样算来,一亩西瓜八百到一千株,最低需要200方水,一株西瓜秧,结一个西瓜长到十公斤,需要两百公斤水,低于这个数,高温下,很快会枯萎。在有水的地方,是不需要这种黏合剂的,在干旱地区,也没有用,又黏合剂也没用,只有在能浇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