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章 询问_季汉当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时间的谈资。

  杨清也只得继续恭敬行礼,连说过誉了。

  “杨郎君看来不是本村人氏吧?”李县尉听得杨清说话不似蜀郡的口音,很是好奇他的身份。

  “清乃江州人氏,一路游历而来,正欲进城,在此村歇脚,未曾想遇到这等事。”杨清解释道。

  “原来如此,那正好,本官就要返城,你何不与本官一起赶路,也好有个照应。”

  “这...那就多谢县尉了。”人家堂堂都畿所在县的县尉给面子,杨清也不好推辞。

  李县尉点了点头:“甚好,来人将人犯陈三押解在队伍中间,启程回衙。”

  至于贵人车队早在陈三跪下认罪不久后就走了,自是不与他们一路,这让这位李县尉好是一阵儿失落。不过他转念一想,今日自己的表现虽算不得好但也算中规中矩,倒不如留一个平淡的印象。若再上赶着前去相随,显得谄媚不说,自己今日的缺点怕也会放大几分。

  李县尉向陈家村众人做了个交代,杨清也特意向刘老丈拜谢作别,一行人沿着来时道路向着成都城行进。

  归途中,县尉李瑜骑着马走在队伍前面,应李瑜所邀,杨清也骑马陪伴在他身侧。在江州时,杨清也已觅得机会学会了骑马,故而此时并未露怯出丑。

  “明之,不知你治何经典?”李瑜询问道。

  两人已经互相通报了名字,杨清的表字自然是他自己所取,清者明也,名和字相辅相成符合表字的取法。

  李瑜见杨清一身布衣,大概是个寒门黔首出身,虽不会就此看低于他,但对其的考究得更加详细了。万一此人只是在刑名一道上略有天赋,于其他地方并无才干,那对此人的后面的计较就得变上一变了。

  这也怪不得李瑜如此慎重,因为这个时代的书籍和知识大多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,教育往往是以家学传授,人才也往往出自彼辈。寒门或者说黔首百姓中虽也会出些才高智绝的人才,但这毕竟是少数。故而李瑜有此一问,想探究杨清的学识。

  “清出自寒微,未曾专治经典,只是听得老师传授过几句圣人学问。”开玩笑,他懂什么经义,后世大学阶段以下也不教授这个啊,后世能称得上通经治典的怕也是一些教授学者级中的高明人物。四书五经他也学过一点但怎敢在人面前言“治”,故而说得模棱两可,不过也算真实,先秦诸贤的学问高中大学还是学过一些的,但也只在了解一些基本知识的层面。

  “哦,不知令师是哪位大贤?”李瑜客气地问道。

  “家师只是个山野老人,清也只是有机会在他老人家面前聆听了五年教诲,胡乱看过一些四书五经,老庄管韩,学了些天文地理、兵农战策、火候丹诀之类的,倒是未治经典,让县尉见笑了。”

  杨清开始了打造人设的第一步—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