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十四章 纾困金_我的四合院避难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委会领取纾困金。

  至于异地工作或者定居的,可以用身份证或者户口簿作为抵押,同样也能借贷到相应数额的纾困金。

  此举说到底,还是为了防止“有心人”重复诈领纾困金,毕竟没有网络,根本无法做到信息的同步。

  ……

  2月27日,燕京正式开放领取纾困金。

  上午8点,距离开放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,徐妈就按耐不住地拿着新户口簿出门排队去了。

  徐东拦了又拦,劝了又劝,毕竟家里什么都不缺,晚点领钱也是一样的,反正纾困金又不会长翅膀飞了。

  可惜,说什么都没用。

  徐妈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占国家这么大的便宜,况且全家九口人,这可不是一笔小钱,还是早点落袋为安的好。

  没办法,徐东最后使出杀手锏,提出由自己代替老妈去排队领纾困金。

  就这,徐妈也不答应,按照她的说法,非要亲自去感受一下只有“发达国家人民”才有的福利。

  徐东简直哭笑不得,最后也只能随她去了,不过中途还是送过去了一个小板凳,毕竟坐着总比站着受罪强。

  徐妈这边则是彻底聊开了,毕竟大家闲着也是闲着,而且也没手机可玩。

  “老张,看你笑得这么美,家里一定不少人吧?”一位和徐妈年纪差不多的吴姓大妈打趣道。

  徐妈比了一个九的手势,嘴里谦虚道:“不多不多,只有九口人。”

  “这还不多啊,你们家没分家吗?”吴大妈揣测道。

  “分了,早就分了,我和老伴如今在小儿子这边养老,大儿子和闺女一家都在庐阳。”徐妈回答道。

  旁边一位年轻妇人脑子很快,立马诧异了:“那你小儿媳妇岂不是一口气生了五个孩子?”

  “是啊,我家老三有两个闺女和三个儿子。”徐妈沾沾自喜道。

  “怎么生这么多?”又有一个人插嘴道。

  徐妈解释道:“本来也没想生这么多,没想到第一胎就是双胞胎,接着第二胎又是个三胞胎,孩子缘分到了,挡都挡不住。”

  “老张,你这福气太大了。”

  吴大妈羡慕道,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。

  她家就是这种情况,盼了多年只盼到一个孙女,但儿媳妇说什么也不肯再生了。

  徐妈不得不再次“谦虚”道:

  “孩子太多了也不好,照顾起来操心不说,以后负担也重,买不起房子,连娶媳妇都娶不到,我都快愁死了。”

  话音刚落,某土菜馆的老板娘立即拆穿了徐妈的“谎言”:

  “上亿元的四合院都住了,还怕孙子们娶不到媳妇啊!刚好我家有个三岁的小女儿,你要是不嫌弃,就给大宝做媳妇吧?”

  “哗!”吴大妈吃了一大惊,随即揶揄道:“老张,没想到你还是个老富婆?”

  徐妈直接“呸”了一声,“什么狗屁富婆,我们家就房子值钱,存款肯定没你们家的多。”

  “你怎么知道啊,你们家有多少存款?”有人起哄道。

  “是啊,说说呗,让我们这些穷鬼也开开眼界。”

  徐妈抵挡不住,连忙“求饶”,大伙儿笑得更开心了,这才把话题转移到了其它方面。

  ……

  排队一排就是好几个小时,徐东中午又送了一次午饭,直到下午两点多,徐妈才终于领到了九千块钱的纾困金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