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爸是李伟_闲臣风流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办完这事,郭副使就回来,带回来二十两银子。

  看到四锭五两重的小元宝,周楠有种泪流满面的感觉:苍天可怜,这可是本大人进京之后第一笔拿得出手的收入,终于不用吃软饭了。

  他在行人司每月也就二两银子的收入,京城居,大不易,这点工资连场面应酬都不够,用钱的时候,都从荀芳语的私房钱里支出。

  另外,京城的宅子说到底也是荀芳语出钱买的。

  看荀芳语带来的婆子丫鬟在窝头、黄豆、青花面前颐指气使的样子,周楠就头疼。长此以往,家里的西风不是要压倒东风了?

  老郭:“大老爷,既然人已经捉了,属下这就解送到钱巡检那里去。”

  周楠想了想,道:“不忙,明天再说。”

  老郭点头:“晾一晾他也好,太容易得到东西也不知道珍惜。”又建议:“大老爷,索性咱们放一个夫子回去让他把这个消息带给乐举人。我已查得清楚那乐举人也没有什么背景,就是个普通乡绅。他但凡会做人,要想将这笔生意长期做下去,免不得会亲自来一趟大兴,自然有一份孝敬。”

  两头吃钱,岂不快哉?

  周楠想了想,摇头:“吃相太难看了,于本大人官箴有损,罢了。这二十来人关上三四天就放回去,乐举人得了这个教训,以后想必也不会再纠缠扣除四成杂质的事儿。”

  他还是知耻的,干这种事儿,心里那道关过不去。

  周楠心中奇怪。这乐举人以前送生铁到军器局都是除四成的皮。他以前不闹,今日夫子们偏要生事,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

  说起扣四成杂质这事,涉及到明朝的盐铁专营制度。

  从汉朝开始,盐是普通百姓的日常刚需,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之一;而铜铁除了能用来铸钱之外,还可以制作兵器。

  因此,国家实行专营专卖制度,实行严格的管控。

  到明朝的时候,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,随着中央的统治力的进一步加强。盐政依旧严格,但铁政却放松了,除了官营之外,还允许私人开采。

  道理很简单,中国的铁矿品位低,开采难度大,矿点都在大山里,又分散。如果全部官营,成本实在太高,到头来一算帐,说不定还要赔本。

  再说了,如果每件铁器都专应,牵扯的人力实在太多。总不可能老百姓每买一口锅,一把镰刀、一把锁都要跑衙门里报备实行实名制?如此,衙门里每天也不用干其他事了。

  因此,从洪武年开始,朱元璋就开了铁禁,下诏命各处铁冶,令民得自采炼,而岁输课每三十分取其二。也就是,每年收营业税三十分之二。

  当然,到现在,这个税率已经翻了好几番。

  除了课税,还有各项杂捐。

  不过,也因为这些矿山都在深山里,又被地方乡绅把持,赋税收起来难度不小。因此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