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五百九十一章 内堂北地小调_红楼之平阳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是,老爷!”

  徐加庆说完,还用手轻轻在一旁拍了几巴掌,随即有古琴小调传出,有一女子在吟唱,宛如在青楼一般,

  “哦,竟有此事,”

  徐加庆的脸色笑出了花,见到丫鬟提着食盒走了进来,起身迎了过去,然后小心的接过食盒,打开盖子,端出一碗热腾腾的蒸糕,香气四溢,然后小心放在桌子上,并且递上一双筷子,

  “侯爷,您尝尝,虽然是江南的名吃,但是口味略有所不同,似有北地风味,”

  堂内伺候的丫鬟,应了声就退了下去。

  “哦!蒸糕,在江南的时候吃过,确实好吃,徐大人有心了。”

  至于说那些文官,自己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说和,明摆着是文物相争,谁参合进去,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,心里还有些后怕,还好是侯爷,换一个人恐怕就不是这样好说话了。

  “还是徐大人明事理,怪不得顺天府尹坐的稳如泰山,不错。”

  至于说青史留名,要不是眼前的侯爷,在朝堂整出了千古奇闻六司会审,哪里能在史书上留名。

  所以,孰轻孰重,徐加庆心里怎能没有谱曲。

  张瑾瑜接过筷子,有些好奇,江南的蒸糕以甜蜜著称,北地则是以咸肉为主,如何能混在一起,还有这个小曲,这么耳熟呢。

  徐加庆满面春风,吹嘘了一番,

  张瑾瑜放下筷子,听着内堂女子的唱曲,哀怨悲凉,催人泪下,是北地小调,嗓音独特,想来女子长得也不错,徐大人也是个妙人,

  在顺天府审案子,还都是朝堂的官员,虽说是在自己的地盘上,但是那些人,哪不是朝廷重臣,功名赫赫不说,随便一个言官,如今都惹不起,徐加庆不禁头疼,以前看不起的言官,竟然会掀起那么大的风波,

  尤其是言官严从,悍不畏死的去敲响登闻鼓,让整个京城文官为之侧目,京城如今传闻,圣人之学,重在文人的风骨,奋不顾身的死谏,方能青史留名,这不是胡闹吗,

  圣人之学历来都是传业授道解惑,风骨是要有,可风骨不是这么来的,人情世故何尝不是一种历练。

  张瑾瑜又往嘴中添了一口糕点,咂了咂嘴,

  轻轻夹了一小块放入口中,细细咀嚼一番,嗯,别说还真的好吃,甜中带咸,还有一股枣味,

  “徐大人,你可真会享受,这味道让本侯想到了北地边关,边军弟兄们如今还在关隘守城,何其艰难,嗯,这曲子,本侯要是猜的不错的话,应该是北地小调,边关任何一个地方,只要是酒馆卖唱的女子皆会,可对。”

  看着桌子上的糕点,被侯爷吃了大半,急忙吩咐丫鬟等人,重新再端上来新的,

  “快快,让厨房做一些蒸糕,给侯爷端上来,快点。”

  “真不错,徐大人爱民如子,本侯倒是另眼相待了,好好对人家。”

  徐加庆脸色一红,还是侯爷看得明白,正想解释,只见顺天府治中宋昌平急匆匆的赶了过来,进了内堂禀告,

  “侯爷,明府,大理寺丞冯大人,刑部侍郎常大人,还有襄阳侯等人,俱已经到了府衙,那个言官严从,拿着敲鼓棍就要敲府衙的大鼓了”

  徐加庆脸色一愣,这么快,还没和侯爷好好畅谈一番,人就到了,

  “什么,又要敲,侯爷,您看?”

  徐加庆脸色一白,现在京城言官就像瘟神,尤其是那个什么严从,敲鼓出身,

  “看什么,升堂,想来皇城司的人也接到信,去带贾珍了,事不迟疑,咱们快点过去,好好把案子审一审,也算是为朝廷还有陛下分忧不是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