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885章 大一统之策_我在大唐当侯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全部统一。

  语言上,也要全部统一,不再是各地有各地的方言,要让所有人推行同一个标准,同时所有各国的百姓,都只能是同一个种族。

  但凡夏国境内的子民,皆为汉人,不再有什么种族的区分。

  这是大一统的理论。

  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的凝聚向心力,才能令所有人都归附。

  杜启看完后赞叹道“王祭酒,你的这篇文章相当有价值。可以说有了这一片文章,才能奠定夏国的大一统基业。否则,夏国也就仅仅是一个西域小国,没有自己的根基,没有自己的底蕴。有这一片文章,才有了夏国真正的主干和身躯。”

  王绩正色道“大王谬赞了,我们只是觉得西域夏国,应该有自己统一的文字、尺度等,不应该过于简单粗暴的把各国各族糅合在一起。”

  杜启颔首赞同王绩的话,旋即就吩咐道“来人”

  内侍进入,只听杜启吩咐道“立刻通知内阁成员,以及六部尚书、五寺主官和御史台的官员来议事。”

  “是”

  内侍立刻去传令。

  内阁成员,以及六部尚书,是最核心的一层,是杜启麾下嫡系中的嫡系。内侍去传令,不一会儿的功夫,就见上官仪、柳正希、郭孝正等人,齐齐往宫中来。

  一众人行礼后,各自落座。

  待众人落座,杜启把手中的奏折给了上官仪,吩咐道“上官仪,你先看一看这篇文章。你看了后直接往下传,不必拘泥于身份官职,就按照前后顺序绕一圈。”

  “是”

  上官仪立刻应下。

  他打开奏折,便开始看文章中的内容。上官仪越是往下看,也越是惊讶。因为这一份资料中,所涉及的内容,相当的有分量。

  作为一个智者,上官仪自然清楚车同轨、书同文且统一语言、文字所带来的影响力,这是真正能糅合各族的,因为按照这一标准推行下去,两到三代后,西域便只剩下一国,那就是夏国。

  上官仪看完后深吸口气,便把书信往下传递。

  柳正希、郭孝正等人全部看完后,有的人倒是不以为然,因为看不怎么明白,譬如余得水、张景平就是有些弄不明白的,其余的人都是有识之士,一个个清楚这一份资料的重量,不亚于定鼎之重。

  杜启吩咐道“现在你们所有人,都已经看完了书信的内容。既如此就都说一说,这一事情的推行,以及如何安排。”

  话语中,已经涉及到推行。

  是准备推行的。

  上官仪开口道“大王,这一份资料,可谓贵重。对我夏国来说,有了这一份资料,便有了未来的根基。昔日秦灭六国,书同文、车同轨,才奠定了后世的疆域,开启了后世各国大一统的局面。若非大秦如此做法,即便天下一统最终也会分崩离析。我夏国一统西域各国,自当效仿。不过臣认为在此基础上,应该有更为强硬的条款。”

  杜启说道“说来听听”

  上官仪说道“最为强硬的一个条款,是但凡在夏国境内,只有汉人,没有其余的人。但凡是我夏国的疆域内,尽皆为夏人。如有抵抗的,不认可的,格杀勿论。即便这一安排,颇为强硬,甚至铁血,但对万世基业来说,却是极有帮助的。”

  杜启颔首道“这大一统的理论,是相当不错的,上官先生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。所有人,尽皆为汉人。所有人,尽皆为大夏的子民,尽皆读书习字,讲汉话。”

  上官仪道“大王英明”

  柳正希道“涉及到这一事情,臣认为眼下扩张的局势,那就暂时得停下。我们如今,近乎已经囊括了整个西域。再往西就涉及到天竺、波斯等国。眼下臣认为,那就可以着手调整内部,暂时不再扩张。”

  杜启道“扩张一事在拨换城时,本王就已经有了打算,暂时不再扩张。我们眼下,主要是以发展自身为主。”

  此言一出,柳正希、上官仪等人,齐齐称赞杜启英明。

  都是夸赞杜启的。

  对所有人来说,适当的调整发展,是长治久安的根基。如果没有这一基础,那么想扩张想要发展,也会后继乏力,必须有足够夯实的基础。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