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国_大魏王侯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之年,就算偶失常态也不会太被人拿出来说嘴,快死的老人家了,还不能享几天清福?

  徐子先对金简道:“司闻都在京师招募了多少人手?”

  “我打算在京师立一个军情分司,”金简道:“派我们的人常驻于此,收集情报。重点关注的就是朝堂变化,大臣调动,升迁,贬黜,或是结亲,还有北方的军情,民情,物价,也在收集之列。负责的人要分开来,不使其互相联络,可常驻京师,蓟州,云州,还有真定,大名,济南各府。当地的人,雇佣那些店小二之类的人物,报馆也要有眼线,同时最好在高门大户收买消息……这等事报馆的人也是常干的。”

  “你的思路不错。”徐子先赞同道:“不过加一条,北方各地出色而不得志的人才,不分文武,也给我好好打听,然后派人重金礼聘到福州来。”

  “是,我明白了。”金简很沉稳的道:“侯爷对人才的渴求之心,始终不改。”

  “你近来读书不缀,我很欣慰。”徐子先侧身拍拍金简,说道:“此后这一段时间,你可能声名不显,地位不高,但你自己要清楚,你在福州或北方替我主持司闻之事,这是第一要紧的大事,不是我最信任最倚重的人,我不会将此事交给他,你明白否?”

  “我明白。”金简道:“若没有侯爷,我现在还在江边当流民,就算为了自家富贵,也得牢牢跟着侯爷才是。”

  “你的父母家人,我会替你照顾好。”

  金简默默点头,知道自己以后见家人也不是太方便,主持司闻之事,位低权重,是心腹中的心腹,将来徐子先必有所报,但在忠诚上则为第一,除了待遇不低外,家人也是一定会受到严密的控制。

  要知道徐子先对恩情的态度并不太以为然,金简刚刚就直说,为了自己的功名富贵也会忠诚,这是徐子先的态度,忠诚是不停的给好处换来的,同时加上约束,一直效忠,前方就有好处,但如果被别的势力拿好处收买,就得想想下场如何。

  包括家人为质,把柄被拿捏,还有不停的审计和管束,分流权力等制约手段等等。

  人心易变,徐子先对部下的约束和期许,好处和大棒都有,这一点来说,金简这样的伶俐人早就是心知肚明。

  ……

  在东华门公布进士试的最终名单结果后,喧嚣吵闹了几天后,京师也是逐渐恢复了平静。

  在这桩大喜事之后,若干朝官被贬,若干禁军将领被拿捕问罪的“小事”似乎也是只得到了最低程度的关注。

  左相还是牢牢把持着权力,朝堂运作平稳如常,一些重臣不可避免的要出外,但总体来说还是维持着相当的平静。

  同时连续有大臣上请北伐书,天子皆是亲自批复,嘉许之意不加掩饰,这样京师内外消息逐渐流传开来,北伐之事,已经算是势在必行了。

  喜气洋洋的仪式在有条不紊的进行,进士上谢恩表,拜会同年,欢宴庆贺,同时东华门骑马夸街等传统仪式也是都进行过了。

  这不仅是民间的喜事,也不是进士们个人的喜事,而是整个大魏朝堂的喜事。所谓“天开文运,贤俊登庸。”,这般喜事当然也是和国运有关,任何朝代,哪怕是覆灭在即,或是新朝初立,甚至还没有得到天下时,科举就已经必须要进行,因为科举能凝聚国运,聚集人心,稳定人心大局,读书人阶层永远是大魏统治的基石,本朝加上武科之后,文武并重,士绅世家和宗室,将门,成为稳定大魏的三驾马车,成就了最为牢固的基业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