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十八章 堂上争议_三国之重整汉室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“即便二公子不适合亲自坐镇江夏郡,也可以遥领!”说这话的人,就是属于蔡瑁的嫡系一派了。

  一时之间,堂下议论纷纷,甚至出现了争执,还有的人站出来推举刘备,言道刘备仁德,治军有方。

  平素里,蔡瑁可以不说话,这个时候蔡瑁却是发言:“刘玄德虽然威望不错,但是不习水战,江夏郡太守之位不宜由他出任!”

  看起来,蔡瑁对于刘备的防范之心,已经到了杯弓蛇影,恨不得立刻除之的地步,蔡瑁的确也是如此作想,刘备半生漂泊,投靠了很多有实力的人,最后不是背离他们,就是得了他们的基业,诸如曹操、陶谦、袁绍,刘备都先后投效过。

  刘表也是道:“德珪所言不错。”便是将刘备划出了这个名单,江夏郡太守之位实在太重要了,若是由刘备出任,依照刘备的野心,休养元气之后,定然会坐拥数万兵马。

  这等枭雄人物,一旦有钱粮兵马在手,天下之大,哪里去不得?

  刘表这个时候眉头紧锁,虽然驳斥了刘备的这个选择,亦是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,对于长子和次子谁来接替太守之位有些举棋不定了,谁都知道,刘表一直在对于子嗣问题的处理上面犹豫不定,一直到刘表去世,都没有能够下定决心。

  这才导致,后面即便是刘琮接手了荆州,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坐稳这个位置,人心都没有收拢过来。

  堂下议论纷纷,刘琮也是皱了皱眉头,在这大堂之上,刘琮也发现,荆州文武当中,竟然没有一个自己的心腹之人,自己所能依靠的就是蔡瑁这边的势力。

  这襄阳的形势错综复杂,也无怪诸葛亮说,在中枢的发展会遇到诸多的掣肘,而蔡瑁那边还是没有发言。

  刘表依旧在皱紧眉头,不知道怎么决断,刘琮的心中却是早就有了想法,只是一直没有说出来,到了这个时候,便是到了提出来的时机了。

  只见刘琮缓缓的站起身来:“父亲,诸位,吾有一言,不知道当不当讲!”

  众人齐刷刷的向着刘琮看了过来,从议事开始,这位二公子除了复述了一半江夏郡战事之后,便是没有了任何话语,即便是刘琦毛遂自荐也没有多说什么。

  蔡瑁也是看向了刘琮,暗道,年轻人果然沉不住气,若是刘琮这个时候不说话,反而会显得刘琮对这些事情有心怀淡泊之心,自己下来,再让二姐吹吹枕头风,这件事情,说不得就成功了。

  想到此处,蔡瑁忍不住看了一眼刘琮,却见刘琮大大方方的道:“诚如所言,虽说黄射之死,琮并不感到愧疚,可是对于黄家而言,毕竟是死了人的,琮出任江夏太守,自然有些有力不逮。”

  刘琮这句话一说出来,在场支持蔡瑁的官员都是忍不住一惊,难不成二公子要将江夏郡太守拱手想让给大公子?

  他们一方面希望刘琮拿下江夏郡太守之位,一方面又希望刘琮坐镇襄阳,就是蔡瑁也认为,如此是最好的结果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