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69章名将养成中_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相互防御。城外的营垒,沟壑纵横,各种栅栏设计的密集,各种陷阱其妙,武器储备存足,显然是花费了较长的时间。这样的营垒,可以说是小型的马其诺防线,想要攻陷除非是用死人添,或是长期围困。

  而为了防止长期围困,在营垒内储存了半年的粮食,营内有专门的水井。

  行走在大营内,赵朴不仅感叹古人的智慧,一个小小的营垒,变出了这样多的花样,将“墨守“发挥到了极致。不过缺点,也是极为明显,防御有余,而攻击不足,一旦敌人挖掘壕沟,构建营垒,以营垒围困营垒,最后可能被活活困死。

  世界上,没有难以攻破的城池,只有不愿意付出的代价。

  历史上,君士坦丁堡防御无双,可是久攻之下,还是被攻破了;南宋的襄阳城,防御无双,各种防御体系密集,可照样是被攻破了。赵朴可以想象到,一旦金军渡过黄河,一旦发动汴梁攻坚战,那时汴梁还会守住吗?绝度不会!

  沦陷是必然的,区别也仅仅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已。

  而在守城战中,唯有一种情况会胜利…………

  “你说,汴梁防御战的重点在什么?”赵朴问道。

  “守城重点不在城墙,而在两座大营。两座大营不丢失,便可以减缓汴梁城墙的压力;一旦两座大营丢失,汴梁必然危险!”说着,岳飞来了兴致,蹲下身子,摆弄起地上的几块石头,形成了简单的攻防形式对比图,然后细致的见解了起来。

  “在外行看来在,自古是攻难守易,攻城的艰难,守城的容易。有时攻城一方花费十倍于敌人的兵力,也未必能攻破敌人城池。可实际中也有种情况是,攻易守难。”

  “比如太原围困战,金军靠着围点打援,一举将我朝救援的大军消灭在半路上,失去了救援的太原,陷落是必然的。又比如,两次围攻汴梁,第一次是守城一方正规军二十多万,民夫三十多万,可是外面的金军仅仅七万,最后的结果是七万金军差些将近乎五十万的我朝军队围困而死。而第二次,也是我朝军队数量上还超出金军,可照样是被围困,最后完败。”

  “攻难守易,指为了较快的攻陷城池,使大量的精锐损耗在攻城上,这种情况对攻城一方极为不利,即便是攻下城池,损失也必然惨重。多数是指一些险要的城池,要塞等地,只需要极少的兵力,就能让攻城一方付出惨重的代价。主要是指潼关,剑阁之类的险要关口!”

  “守难攻易,指的是攻城一方野战占据优势,甚至是压倒性优势。这时迫不得已,只能是守城为主。这类战役,多是发生在一些平原城市,如太原、汴梁等。此时处在守势的一方,可能兵力上是攻击方的几倍,十几倍,但是却因为某些原因处在不利局面。这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