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九十七 胡同 四合院(2)_重生在70年代女穿男gl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给住户并办理产权证明,才算基本上结束了这种纷乱,但事实上京城的福利房转产一直持续到2005年还有些地方没扯清楚,难点就是这些大杂院。

  不过好在那个时候,大部分居民都不想在这压抑杂乱的大杂院里和了,纷纷自己想办法搬走,这边能卖点就卖了,对于产权方或者购买方来说,事情变得容易得多,同时,购买的价格也就一高再高。

  而且说实话,四合院其实如果不花大价钱改造的话,住起来其实并不舒服,后世之所以火的不得了,也是一种需要性的炒作而已,成了显示身价和身份的标志了。

  后世一亿买个院子,想住的舒服,至少再填两倍进去,这种古建筑的改建修缮以及现代化改造的费用加起来,能把人吓尿了,但不改建不改造你就想住舒服?你真想多了。

  后来一直到2016年,北京三环内都还保留着几大片大杂院,一些是根据计划保留的古建筑胡同文化群,经过规划维护修缮,成为一种地理文化的标志。

  一些就是无奈了,大杂院片区,理不顺剪不清,谁遇到谁头疼,而且时间越久事越多,事越多时间就越往后拖,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无奈了,政府无奈,老百姓也无奈。

  别觉得京城和上海这样的地方老百姓肯定过的相当好,过的好的永远只是一小部分,绝大部分过的还不如二三线成市小民,扛着京城上海的牌子,福利没享受啥,义务一样不少,能舒服吗?

  ……

  第二天,张兴明带着两个形影不离的影子坐车逛起了京城,故宫周围,后海,锣鼓巷,前门,斜街,把记忆里后世留存的二三环之间几个主要四合院片区都逛了一圈,这时候这些片区大部分还保持着原貌,和后世修缮规划后的区别相当大,那就是一个字,乱。

  胡同里堆满了杂物,煤棚子,烂车子,别说汽车,自行车都不好进,透过大门往里看,院子里更乱,堆满了各家的东西,加盖的小屋,自行车,煤棚子尿桶,张兴明还看到几个院子里有鸡笼子,几只掉毛的母鸡在里面扑腾。

  在这些胡同都能看到歪着军棉帽,穿着军大衣或者军棉袄的半大小子,敞着怀倚在门或墙上,几个人聚在一起抽着烟,打量着来往行人,遇到女孩吹声口哨换一个大白眼,哈哈笑几声。

  京城和东北最大的区别就是大街上很少能看到打架的,不像东北人说动手马上就打起来了,京城这边冒火了也是嘴炮上,然后约架,约个时间地点,双方去盘人,到时候再干。

  不过真正能干起来的不多,过了当时那会儿,火气没那么大了,然后双方人马一亮,有怂的,有被中间人说和的,还有干脆盘不到人就跑了不去赴约的,大不了以后躲着走呗。

  也有聚在一起围着个小卖部吃花生米吹啤酒的,大冷天的也不嫌凉,这个年代还没有火腿肠呢,中国第一套火腿肠设备是86年洛阳春都购进的小日本设备,87年开始生产,双汇更晚,要91年才面世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